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就业 > 教育就业
专题专栏
  • 南昌残联“学听跟”专项活动专题
  • 精神文明建设专栏
  • 转作风 优环境
  • 党史学习
  • 《民法典》人民的守护者
  •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 凝心唱响英雄普 法治引领做示范
  • 学习贯彻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
  • 南昌残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南昌市残疾人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2017-03-22 23118 作者:南昌市残联

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实现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是残疾人工作的第一要务。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残疾人就业状况和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精准帮助残疾人就业,为实现市委对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提出的“全省站首位,全国有地位”的总要求,最近,我们就残疾人就业情况,通过发放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表、听取基层情况介绍、召集部分残疾人开展座谈、走访残疾人个体创业带头人等形式,对我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残疾人就业现状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南昌市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9%。以总人口530.29万测算,南昌市共残疾人33.88万人。目前,我市已办证的残疾人10.234万人,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的残疾人 65808人,占全市残疾人的64.3%,残疾人就业人数为30247人,就业率为46%。
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集中就业,通过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单位、盲人按摩机构等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911人,占残疾人就业数的3%二是分散按比例就业,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按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共安排2084人,占残疾人就业数的6.8%;三是残疾人自主择业、自强创业和其他形式灵活就业11428人,占残疾人就业数的37.8%;四是农业劳动,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15824人,占残疾人就业数的52.3%。 
二、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建立起了“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与个体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全市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残疾人安居乐业,共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稳步推进。目前,我市按照推荐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辅的原则,以收缴促安置,稳步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据统计,全市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中,按比例就业2084人,占6.8%,2016年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4亿元,用于扶持和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
(二)残疾人集中就业形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开辟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一是通过规范“五统一”, 打造南昌盲人按摩品牌。盲人按摩是实现视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南昌盲人按摩”品牌,更好地帮助盲人充分就业,重塑品牌形象、再创辉煌,201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打造“南昌盲人按摩”品牌,促进盲人就业的工作方案》(洪残联字〔2016〕40号)和《南昌市盲人创新创业的扶持办法》(洪残联字〔2016〕72号 )。按统一店招、统一标识、统一工作服、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按摩床上用品“五统一”的标准打造28“南昌盲人按摩”示范店、旗舰店和航母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盲人按摩机构共有112家,从业盲人408名,如“南昌盲人按摩”医健店、顺利从业盲人近20名,为盲人实现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二是通过举办集中安置残疾人单位集中安置就业。全市共有16家从事印刷、纺织、汽车配件等生产密集型适合残疾人集中安置单位,安置肢残人和聋人就业300余人。
(三)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服务工作扎实开展。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一是打造“创客空间”,新型服务助就业。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园区的南昌织梦电子商务公司由4位残疾人自主创办的集残友互联网“培训、就业、创业”为一体,提供“三零四免四平台”(即:零门槛、零风险、零资金;免费提供吃住、免费就业培训、免费创业指导、免费货源资源)的新型服务,主要以电子商务为载体构建B2B、B2C、O2O模式的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新平台。分别被省、市、区三级残联挂牌命名为“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市残友互联网创业示范基地”、“市残友创客空间”、“市残疾人创新创业帮扶点”、“区残障人士创业孵化园”。公司创办一年半以来为江西、湖北、山东等11个省市近200名有创业愿望的残友提供了免费的培训,实现了100余名残疾人集中就业和远程居家就业。二是引进淘宝“云客服”就业新项目。淘宝“云客服”项目是由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同推动实施的全国性大型公益项目。2016年我市引进淘宝“云客服”项目,并出台了《关于开展百乡千人淘宝“云客服”就业项目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方案》(洪残联字〔2016〕134号),计划于2016年-2020年培养1000名淘宝“云客服”人员,通过互联网实现居家远程就业。对月收入达1000元的“云客服”人员,免费提供一台价值4000元的电脑和一年的网络费。2016年共开办两期培训班,培训55人,有35个学员成为淘宝“云客服”人员。三是通过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搭建就业平台。近年以来,我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为5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就业登记,推荐残疾人就业800余人。通过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举办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累计推出近千个劳动岗位,有600 余名残疾人与210家用人单位达成用工意向。四是依托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带动就业。开展阳光助残工作,按照《江西省阳光助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赣残联字〔2016〕89号),2016年我市先后建立了残疾人种植扶贫基地、养殖扶贫基地等6处具有一定规模、地域特点优势、行业技术优势的扶贫基地,以岗位安置与临时雇工相结合、就业与辐射相结合、长年指导与季节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共安置残疾职工90余人,带动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致富。根据《南昌市农村残疾人种养业扶持办法》(洪财社〔2006〕62号),全市共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48户,共计162.5万元。十年来累计投入1276.5万元,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400户。五是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就业。根据财政部等6部委《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财社〔2014〕13号)和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残联厅发〔2014〕47号)文件精神,秉承公平、公开、公正原则,2016年我会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招标定点培训机构6家,并对培训机构进行授牌,实行专业化技能培训。2016年南昌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开设了《摄影》、《计算机操作员》、《网吧管理员》、《盲人按摩》、《手工制作》、《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等17个班,培训学员1300人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80余万元,培训各类残疾人5000余人次。
三、我市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全市残疾人就业情况日益好转,受益残疾人数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与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残疾人迫切的就业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残疾人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面是出现企业招工难,“无人可招”,另一面是出现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无活可干”。这使本身劳动能力不强的残疾人群体在就业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二)残疾人择业观念不正确问题仍然突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
(三)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差。一是残疾人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相对低弱,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所拥有的职业技能不够过硬、择业工种受到限制等,在与健全人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局面,客观上参与岗位竞争能力不强,往往只能从事一般的、单调的、不稳定的工作,且就业结构单一,就业可替代性高,也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二是一旦残疾人就业或自主创业了,享受的低保政策将被取消,也影响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四)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由于《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以及社会上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一些歧视残疾人、损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对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认识不足,不支持、不配合;有些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存有明显的偏见,错误地认为残疾人是单位的包袱,影响单位的形象,不愿接纳他们就业。有些单位不安排适应残疾职工劳动的生产岗位,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考虑到安置残疾职工后的社会保险和医疗支出、劳保福利、住房等问题,在生产安排和生活管理等方面都有困难,因此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部分残疾人自身对法律法规也知道不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
(五)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建设不健全、不规范。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尚未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标准实现规范化建设,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不完善,主动服务、依法监督力度还不够,甚至个别县区还没有按要求建立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服务缺位。同时,存在着就业信息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通,特别是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市场服务范围狭窄,致使一部分残疾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部分需安置残疾人的企业和单位找不到残疾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双向选择。
四、对促进我市残疾人就业的几点思考
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巩固扩大成果,积极开拓创新,科学务实可行”的思路,认真研究破解的办法,使更多残疾人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共奔小康的目标。
(一)巩固残疾人就业主渠道。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两大主渠道,抓好这两种方式就业就是抓住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核心。
一是扩大按比例就业。目前,由于用人单位认识不到位,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单位仍占相当数量。近年来,作为代偿性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量不断增长,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却偏离了督促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原意。为此,要建立健全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等制度,从而增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并逐步建立岗位预留制度,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更稳定的就业环境。同时,也要加强残保金依法征收力度,提高科学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
二是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把集中就业工作与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相结合,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继续培育和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从而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促进残疾人稳定集中就业。建议出台《南昌市集中安置残疾人用人单位奖励办法》,对集中安排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扶持。全面提升“南昌盲人按摩”品牌。建议出台《南昌市盲人创新创业的提升方案》,按照“五个统一标准”打造的“南昌盲人按摩”机构,每家配套五机(电视机、洗衣机、烘干机、DVD机、消毒柜),规范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培训、实训和展览三合一的基地,办好“南昌盲人按摩”大专班培养盲人按摩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南昌盲人按摩”向高端发展。发展辅助性就业,以现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依托,重点打造1-2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动托养机构广泛开展辅助性就业。
(二)拓宽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方式。残疾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就业上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如出行不方便、不适合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问题,这就导致部分残疾人不适合去企事业单位就业,为此,建议出台《南昌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奖励办法》,积极探索“家门口创业”和“不出门就业”的灵活就业方式。这种就业方式,门槛低、就地就近、工作时间弹性大,既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能帮助残疾人有效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的困难,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自食其力。一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社区是最贴近残疾人生活的社会单元,是残疾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特别是家政便民服务、维修服务、保健服务、环境管理等社区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开设小型超市、早餐店、蔬菜店、报刊亭等。二是开展居家就业服务。根据部分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重点培育残疾人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就业载体,通过为残疾人提供稳定的货源和略高于普通加工者的加工费,鼓励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创收。三是发展网络就业。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展残疾人网上就业可以帮助残疾人搭上网络经济的快车,实现“无需进货、不押资金、自动收款”的创业模式,如淘宝“云客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在开拓残疾人就业新渠道的同时,要加大对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经营场所租金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
(三)加快农村残疾人就业脱贫步伐。受农村经济结构与地域的限制,农村残疾人很少能被集中安置在公益性岗位或享受按比例就业的优惠政策,往往成为被忽视群体,家庭生活得不到改善。对此,应切实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力度,探索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就业岗位。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对从事种植、养殖、维修业、服务业和家庭副业等项目的贫困残疾人,给予一次性从业扶持资金,扶持其发展家庭生产,要让扶贫对象通过培训,真正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项目,走上自强创业之路。二是实施就业援助。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并按安置残疾人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三是健全特惠政策。按照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的项目和规模发放创业基金,增加残疾人贴息贷款的数额,对残疾人建立的创业基地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税收优惠等全方位的扶持帮助。四是实施开发性就业。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与镇村两级发展相结合,依托当地资源、规模和技术优势,深度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农村残疾人的脱贫致富。
(四)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要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突出培训促就业工作。一是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必须加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要完善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状态,将残疾人就业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之中,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残疾人就业体系。二是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就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就业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向残疾人提供职业供求信息,指导残疾人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岗位,实现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三是开展残疾人就业调查摸底。做好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的摸底调查工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有创业意向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一帮一”以及志愿者助残等多形式、多层面的帮、包、带、扶活动。
四是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残联组织要与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相结合,把残疾人的培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真正使残疾人目前低文化、低素质的现状得以根本转变;要把就业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强残疾人就业前培训;要把职业要求作为落脚点,加强残疾人定向职业培训;要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创业指导。
(五)鼓励和稳定贫困残疾人就业。建议政府出台有关鼓励和稳定贫困残疾人就业政策,给予享受的低保政策的贫困残疾人,就业或自主创业后3至5年的享受低保政策过渡期,激发残疾人就业热情,维护贫困残疾人就业稳定性。
(六)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提高思想认识是进一步做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前提。一是通过宣传,改善残疾人就业软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老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重大举措,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二是通过教育,引导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组建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大力宣传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残疾人自强形象和创业典范,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健康的择业观念,引导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家门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社会救助。鼓励就业相对困难的残疾人通过灵活就业渠道先就业,不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逐渐迈向正规化、技术化、高端化。
 
 
 
 
 
 
(教就处 宗慧民)

Copyright © 南昌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地址:红谷滩新区丽景路869号 联系电话:86808728

电子信箱:nccl@nc.gov.cn 赣ICP备09009328号 技术支持:江西广电风尚科技有限公司